WFU

2018年5月1日 星期二

【網站搬遷公告】


各位支持大仁哥的朋友們,感謝各位這幾年來對於此網站的支持。不過各位應該也有注意到,這網站已多年沒有更新。

即日起大仁哥的網站已遷移至新的網站 大人醫醫糾|楊坤仁醫法教室。內容將主要著重於醫療法律為主。歡迎舊雨新知們多多來新的網站參觀。

感謝各位對大仁哥的支持,希望日後大家可以多多到 大人醫醫糾|楊坤仁醫法教室哦!

2017年1月21日 星期六

[簡報技巧] 向熱門短片學故事呈現

作者:楊坤仁 (2017/01/21)


最近網路上又瘋傳了一部影片,是來自西班牙的團隊Pepe school land所做的8分鐘短片,全片沒有任何台詞,卻拿下大大小小69個獎項。這部短片我反覆看了好幾次,真的很值得大家用8分鐘把它看完。

這次為了尊重智慧財產權,我這裡就不直接放影片上來了,觀迎大家自行點以下連結前往觀賞。

Alike 官方影片連結 (Vimeo)
Alike 官方youtube連結
Alike 官網

看了這部感人的影片,我又手癢想分析影片的故事結構,帶大家一起來學學怎麼呈現一個好故事。奇怪,明明應該是要講簡報,怎麼最近一直都在介紹怎麼講故事?沒辦法,看得越多,越覺得故事很重要,一段簡報如果有好的故事搭配,更可以感動觀眾而喚起行動。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它怎麼呈現這個故事吧!


從日常開始


之前也有說過,故事必須要與觀眾有連結,而要有連結就是要用觀眾可以體會到的經驗。

因此,很多說故事的手法會從日常生活開始聊,譬如柴靜的「穹頂之下」,一開頭就說「這是2013年1月份北京的PM2.5曲線」,第一句話就讓觀眾有感,一旦觀眾有「被理解」的感覺,那就建立了連結了。

Alike這部短片一開始就呈現出小孩背著沉重的書包上學、爸爸則是在繁重的工作環境中上班。這不就是一般社會大眾的寫照嗎?這樣的故事開始,就很容易可以抓到觀眾的目光,讓觀眾有感並願意繼續看下去。


以痛點深植


以簡報來說,觀眾最在乎的常是你的內容能不能解決他們的痛點。若能明確指出觀眾對於某產品或情況的痛處,就容易打入觀眾的心裡,讓觀眾願意採取行動。說故事也是一樣,故事要深植人心,一定要從觀眾的痛點切入,才能達到好的效果,形成感動。

Alike這部動畫在讓人有感的日常生活之後,接著就描繪了小孩被硬拉去上課、上課時不准畫畫、以及爸爸上班時的無趣、壓力與沒電。這些痛點都是我們活生生會遇到的啊!打到觀眾的痛點,那觀眾當然看了影片就感同身受,對這部動畫不僅有了連結,並且還深植入心裡。


用行動改變


故事的主角在遭遇挫折後,一定都會採取某個行動、克服困難而成就最後的結果。人會受感動,往往也都是這個行動帶給觀眾一種正向的力量,並形成投射作用,讓觀眾想跟主角一樣採取同樣的行動而去解決問題、成就結果。

這段影片的最後,就是爸爸體會到小孩的不快樂、兩人都失去了自己的顏色後,決定為小孩做些改變,因此終於找到笑容與顏色。

當觀眾感受到改變帶來的感動,就會願意改變、願意跟著行動。這樣才會達到故事或簡報的效果,也就是喚起行動。噢對了!還有一點,故事的關鍵重點要記得要搭配音樂,好的背景音樂會更加打動觀眾的內心,這部的短片的背景音樂真的很優秀,為短片增色了不少。

以上就是今天的說故事方法。您學到了嗎?




2017年1月17日 星期二

[簡報技巧] 魔術師教你簡報如何換位思考?

作者:楊坤仁 (2017/01/17)



簡報有個很重要的觀念就是要跟觀眾能產生連結,今天我們請魔術師Brian Miller來教大家如何跟觀眾產生連結吧!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
Brian Miller這15分鐘的簡報,我把它分成了三段:講故事、用道具、說道理。

講故事


又是用故事來開場了!其實我並沒有刻意去選故事開場的簡報,但每次找到的示範簡報卻都是用故事來開場,所以您說,講故事到底重不重要呢?

講故事的技巧前面幾篇都有提過,但今天再複習一下講故事的重要觀念:「故事要有困難。」
故事要吸引人,一定要先有主角、接著主角遇到困難、最後主角克服困難。不僅迪士尼或皮克斯的動畫(我知道現在已經沒有皮克斯了,但皮克斯的動畫我真的覺得部部都是精典啊!)、或是超級英雄系列的電影,其實都是用這樣的故事模式。

這段簡報中,Brian Miller提到一開始他誤問了一位盲人:「你們想看我表演魔術嗎?」尷尬的場面讓他決定要為這位看不到的老先生表演一段魔術(困難一)。一段日子之後,當這位先生又再度光臨,Brain Miller一看到這位老先生才發現他壓根兒忘記要為他表演魔術這件事(困難二),幸好,最後成功地為了這位盲人先生作了一段精彩的魔術(克服困難)。

而Brain Miller講這個故事的目的,就是要先帶出簡報的主題::「如何與人產生連結?」也就是要先理解他人、將心比心。


用道具


講完了故事,Brian Miller接著又用了「道具」的手法。(你看你看,不是我在說道具很重要,但大家上台一樣都是用故事+道具來開場。)

大家都知道可以利用道具增加簡報的臨場現實感,但很多人卻為了秀道具而秀道具,漏掉「用道具」一個很重要的觀念:「道具是為了營造觀眾感受。」一場簡報中,其實每個橋段都要想辦法與觀眾有連結、讓觀眾產生感受、進而扣回主題。如此簡報者才不會活在自己的世界,導致「簡報報得很起勁、觀眾也睡得很盡力」的結果。

Brian Miller 在這裡直接表演了一段他拿手的繩子魔術,這裡表演魔術的用意,不僅可以利用他所擅長的魔術來吸引觀眾注意,最重要的,是要用這段魔術說明:「魔術師雖然知道魔術的秘訣,卻因此限制了他的觀點,但魔術師又必須全盤了解並感受到觀眾的觀點。」如何感受觀眾觀點?最重要的就是要「換位思考」。最後Brian Miller 再用魔術方塊的小魔術來呈現「當你們感到被理解時,我們之間就有了連結。」

簡報要能吸引人,就是要能講觀眾想聽的內容。而要做到「觀眾為王」,那就是要跟Brian Miller 說的一樣,必須要「換位思考」,「換位思考」就是「從別人的角度看世界的能力」。讓觀眾感到被理解,那簡報者與觀眾就產生了連結。


說道理


用故事跟道具醞釀了8分鐘,接著終於要開始說道理了。這裡Brian Miller先講了一句很重要的轉折:「但這跟你們到底有什麼關係呢?」

觀眾對於簡報沒興趣,通常最主要的原因就是:「關我屁事」,因此簡報的內容要跟觀眾有連結,不僅要讓觀眾覺得這主題跟他有關、而且還要讓觀眾覺得很重要,觀眾才會想聽。所以Brian Miller 必須用這句話先說明這對於觀眾的重要性在哪裡,這樣最後要說出重點時,觀眾才會想聽。

接著Brian Miller 又先帶了一個自己的小故事,說明「只是關心和理解別人是不夠的,他們必須感受到被理解、必須感受到被關心」,然後再把盲人的後段半故事講完,說明要「了解觀眾情緒觀點的方法,就是問問題、聆聽答案以及理解內容。」

簡報跟變魔術一樣,要處理的不只有觀眾的視覺觀點,還有其情緒觀點。而處理情緒觀點就要先做功課,也就是事前就要先收集資訊(問問題)、整理資訊(聆聽答案)以及分析資訊(理解內容)。這事前的準備工作也就決定了簡報效果的成敗。


結論


所以一場簡報要做到換位思考,那就必須讓觀眾覺得被理解,而如何讓觀眾被理解?就是「問問題、聆聽答案以及理解內容 」的事前準備工作。

下一次做簡報前,記得先做好準備工作「問問題、聆聽答案以及理解內容 」吧!





2017年1月8日 星期日

用好的比喻讓簡報精采有趣

作者:楊坤仁 (2017/01/08)



很多人在呈現簡報時,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:「為什麼我講得那麼認真、那麼用力,怎麼觀眾仍然是一臉茫然,有聽沒懂?」

其實觀眾會聽不懂、或是沒興趣,常是因為簡報沒有中翻中。一門專業的領域對觀眾來說,就像是一篇文言文或一篇法律判決書一樣,每個字都認識,但合起來就不認識,甚至直接「沒興趣不想看」。

所以簡報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做的就是把內容翻譯成白話文,也是「中翻中」,用觀眾可以懂的語言來講簡報。

「中翻中」的意思其實就是「比喻」,也就是「用已知解釋未知」:用觀眾的「已知」解釋觀眾的「未知」。

今天我們來看看這場Tim Urban的簡報 [拖延大師的腦子在想什麼],看他怎麼用猴子講「拖延症」吧! (14分鐘)


開場用故事


又是用故事來開場!最近我們分享的每一篇都是這樣的手法。這裡我們特別再補充一下之前還沒提到的講故事觀念:跟觀眾要有連結

故事要用得好,就要跟觀眾有連結。Tim Urban這裡講他大學時寫論文的故事,從一年變半年、從半年變一個月、從一個月變三天,最後在三天內趕出論文。

這樣的經歷我想每個曾經寫過論文的人都感同身受,就算沒寫過論文,從一年拖到剩三天的經驗大家也一定有過。

好的故事就是要讓觀眾有感,要讓觀眾有感就必須找到觀眾也會有的經歷。如果對阿公阿嬤講寶可夢的故事、對小朋友講楊麗花的故事,我想那是不會有任何效果的哦!


過程用比喻


這一段開始正式講拖延症,但說「正式」倒也不對,因為一整場簡報似乎一點都談不上所謂的「正式」,反而都只是在分享猴子的事而己。

Tim Urban在這裡是這麼做的:他把理性決策的行為比喻成駕駛、而拖延者的大腦裡則是多了一隻猴子,這隻吃喝玩樂猴會想辦法佔領你的方向盤,讓你無法作事。當時間緊迫時,則會出現一隻恐慌怪獸幫你趕走猴子,讓你恢復理智繼續趕工。

這裡Tim Urban教了我們好的比喻,不僅有用有料,還可以有趣好笑。不僅可以讓艱深的內容變得平易近人,還可以讓觀眾輕鬆無負擔。「比喻」,永遠比直接講道理更為有效!


結尾再比喻


最後一段,Tim Urban再用了一次比喻。他用生命日曆比喻人生剩下的時間,人生90年,但其實就只有牆上這張投影片這麼大。一週一週過去,格子就一格一格被劃掉。「人生方格已經不多了」,那你還敢拖延你的人生嗎?

又一次,使用比喻的方式讓觀眾體會到人生的短暫。而且這裡不是直接說「讓我們開始不要拖延吧!」(拜託,這樣不會有人理你的好嗎?),而是藉著這生命日曆,讓觀眾「自行體會」人生的短暫,自發性地學習時間管理而不拖延。一場好的簡報,不會把內容著重在講授道理,而是著重在營造感受,讓你藉由感受,而發自內心地去行動。


Tim Urban用猴子來講解拖延症,那您能用「比喻」換個方式講您的簡報嗎?



2017年1月3日 星期二

如何消除疑慮而增進簡報說服力

作者:楊坤仁 (2017/01/03)




您有沒有想過你住進陌生人家裡、甚至,陌生人住進你家的感覺?這恐懼大概是大家對於Airbnb最大的顧慮。今天我們就來介紹Airbnb的創立人Joe Gebbia [Airbnb如何透過設計建立互信] 的這場簡報。這簡報最主要目的就是要破除大家對住進陌生人家裡的擔憂。

前幾篇文章我們提了很多次用故事帶入道理(向川普的女兒學習演講技巧)、以及說故事的方法(3個要素,學會說動人故事);我們也提了簡報時如何用道具營造給觀眾現場感受(如何把專業簡報講得通俗好懂?);我們也說了必須抓住「抓住痛點、解決問題、實例證明」簡報效果才會好(向熱門廣告學有效簡報)。我們今天就來看Joe Gebbia怎麼把以上的技巧綜合在一起而呈現出來吧!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這場16分鐘的簡報,我把它分成四個階段:
1. 故事開場、問題提出
2. 道具互動、營造體驗
3. 提出研究、呈現真實
4. 論理舉例、強化說服



故事開場、問題提出


老話一句:「人人喜歡聽故事,沒人喜歡聽道理。」一場16分鐘的簡報呈現如果直接就講道理,觀眾大概就直接轉台了。所以Joe Gebbia在這裡先講了他的故事,跟大家分享一開始建立Airbnb的歷程。Joe Gebbia藉著這段經歷帶到 「我一直相信把恐懼變成樂趣,就是創意的良機。」

於是他把陌生人住進家的恐懼變成設計Airbnb的來源,藉著一張氣墊床及早餐,開始了這個事業。

「沒有一個頭腦正常的人會願意投資讓陌生人在自己家裡過夜的服務。為什麼?因為我們從小就被教導陌生人等於危險。」
「但是在這,我們的目標是讓素未謀面的人彼此產生奧林匹克式的信任。設計能否實現這點呢?信任是能夠設計的嗎?」

這一段的最後,他提出了一個問題「是否可能由設計而讓素未謀面的人彼此產生信任?」並藉由這個問題帶入今天的主題。


道具互動、營造體驗


為了讓觀眾直接體會到「信任」的感覺,這裡他也利用了道具營造體驗。方法是請觀眾將手機解鎖後,交給隔壁的陌生人。

「這就是那些提供住宿的人 第一次打開家門的感覺。」 
「現在,握著別人已解鎖的手機感覺如何?大多數人都會油然而生一種責任感。這就是大部分房客在住宿時的感覺。」

這裡藉由實際體驗,讓你體驗到大多數的房客住宿時會產生一種責任感,而不會在別人家裡惡搞。

『如果坐在你隔壁的人首先介紹自己的名字,從哪裡來、子女或家中小狗的名字?想像他們獲得了150個的評價:「他們超會拿別人解鎖的手機啊!」』

這句帶到Airbnb的關鍵設計重點:「一個設計完善的聲譽系統是建立信任的關鍵。」


提出研究、呈現真實


提出了問題、也想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,接下來就是實驗去證明。因此這一段一開始就先提出他在史丹佛大學做的研究,並且得到了結論:

「硏究的結果顯示,我們較喜歡與我們相似的人。跟我們越不相似的人,我們就越不信任他。這是一種很自然的社會偏見現象。但有意思的是,當你加入了聲譽的因素後就不一樣了,以我們的例子來說,就是評價。」

因此,「評價」可以破除人與人之間不信任的情形:「透過對的設計,讓人願意克服陌生人等於危險的偏見」。

Joe Gebbia接著秀出了AIRBNB的訂房率圖表,證實了市場證明這方法確實可行。事實數據是提供給觀眾信任感很重要的一環。

講完了理論與數據,接下來就是實例說明了。Joe Gebbia舉了幾個Airbnb的故事,有差的、也有好的。

他先舉了幾個差評的例子。很多產品簡報只敢呈現出亮麗的一面,但事實上放進這些差評的例子,反而可以呈現真實並增加觀眾的信任。

「 我處在信任破裂的最前線,沒有比聽到這些來電還糟的了,現在想到都還會覺得心痛。這些失望的聲音,我說實話,一直都是我們不停改進的一大動力。」
創業家不怕遇到問題,而是怕遇到問題卻不處理,所以Joe Gebbia在這裡講完負評例子,並努力去改善這些情形後,再呈現出後來的好評。反而把缺陷變優點,增加簡報信任度與說服力。
「在我們服務過 1.23億個夜晚之後,出問題的機率遠不到百分之一。這也證明人對人的不信任情有可原。而當信任一旦上軌道,一定會發生神奇的事情!」


論理舉例、強化說服


簡報說到最後,即將進入收尾階段。這段的重點放在強化對觀眾的說服力。

前面講了故事、用了道具、實驗結果,到了這段終於要開始講道理了。這裡可以注意到的是到了最後1/4才開始講「共享經濟」,好的簡報就是這樣,可能3/4的篇幅都在舖陳及營造氣氛,最後1/4再做理論說明即可。

講完「共享經濟」,再舉韓國首爾為例,證明共享經濟確實可行。「抓到痛點、解決辦法、實例證明」永遠都是簡報要打入人心的關鍵。

「我們共服務了 78.5萬人, 遍及191個國家」最後,Joe Gebbia再提出Airbnb到目前的成果,證明整個設計理念及成果是可供檢視的。並回歸到主題『 設計可以克服 「陌生人等於危險」 這個根深蒂固的偏見。』

結語


這一段簡報,讓我們學習到的不只是手法的運用,我想最重要的是在一場成功的簡報建立在擁有明確的目的、解決觀眾的痛點並消除疑慮。這場簡報的核心主旨就是「Airbnb如何解決不信任的疑慮」,因此每一段內容的設計都圍繞著這個核心主旨,環環相扣的結果,成功化解了觀眾對於住進陌生人家裡不信任的感受。

您的簡報,有抓住您的核心價值嗎?





2016年12月29日 星期四

向熱門廣告,學有效簡報

作者:楊坤仁 (2016/12/29)


這幾天網路上瘋傳了一個廣告,我看到這個廣告後驚為天人,驚為天人的原因倒也不只因為這廣告有美女,而是這廣告結構及手法根本就是標準簡報結構示範。所以這次我們就來看看這廣告怎麼做的吧!


(以下有劇透,請記得先看完影片再看文章)

我們若把一場簡報簡單分成三個階段,那分別就是開場、內容與結尾。

這廣告就教了我們三件事: 

開場五秒秀亮點
內容有效打痛點
結尾行動送賣點



開場五秒秀亮點


微軟2015年發布的報告顯示,人類的注意力已經從 2000 年的 12 秒下降到 2013 年的 8 秒,甚至比金魚還短一秒。因此一場簡報若開場內8秒內沒搶到觀眾注意,那觀眾的注意力就會被手機搶走。

觀眾的注意力只要一被搶走,就會像是變心的女朋友一去不回頭。您的簡報也就很難再抓住觀眾的心了,觀眾輕則睡到很飽,重則直接烙跑。因此簡報開場前幾秒,用騙的用拐的都要想辦法抓到觀眾的注意力才行。

「Youtube前五秒很重要」這廣告就是先用美女吸引觀眾注意後再進入正題。雖然事實上現在打美女牌其實不見得有效,但這廣告在美女後接上盛竹如形成反差效果,成功吸引了觀眾興趣,讓觀眾繼續看下去。 

內容有效打痛點


好的簡報內容要有三件重點:抓到痛點、提供解決、實例證明。這廣告就做到了這三件事。

抓到痛點
這廣告的呈現方式,在進入到內容主軸後,先點出觀眾會遇到的問題:「生活中的痛苦林林總總,尤其行車在外,遇到塞車找不到車位,導致夫妻失和,究竟該如何解決?」、

提供解決
提出解決方案(驅動城市APP)

實例證明
最後再三名使用者見證來增加產品的說服力。

簡報要打到觀眾內心,不能只說明產品或主題的優點,而是要能解決觀眾的痛點,打到觀眾痛點才能引起觀眾共鳴。因此能否有效抓到觀眾痛點是簡報很重要的一件事。

抓到痛點,再給予觀眾有效的解決方式,就會比直接對觀眾介紹產品還有用得多。而對觀眾來說,產品有沒有效、能不能解決問題才是最重要的,而證明產品有效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者見證。因此廣告裡再安排三個使用者現身說法,來證明這產品真的好棒棒。

此外,這邊還有一個隱藏的簡報重點,就是「三的法則」,首先,APP有9種功能,一般廣告可能會把9種功能全唸完,但人的腦容量有限,講越多會忘越多,所以講太多反而會失去焦點,不會有人記得起來。所以這裡在介紹功能時,只提了其中三項而已:「即時路況、加油站、交通時刻表」,其他的就不講了。而後面的真人實證同樣也是找來了三個人來說明,又使用了一次「三的法則」。三是大腦最容易記住的數字,多一個則太多、少一個又太少。

簡報內容太多講不完?那就整理三個就很好。 


結尾行動送賣點


簡報的結尾要喚起觀眾行動。但觀眾是很被動的,要讓觀眾願意行動總是要給些好處才行。
這廣告就以APP不但免費,還贈送一堆好禮作結尾。不花力氣下載,還有機會得大獎。這好東西不要嗎?

想想看,如果這廣告採取像其他廣告的方式,直接這樣開場:「我們這app很厲害,有九種強大的功能:第一...第二...第三」這樣還會有人想看嗎?

少了這三個結構,開場五秒秀亮點、內容有效打痛點、結尾行動送賣點,效果是不是差很多?

好簡報的三個段落:開頭、內容、結尾的重點。您學到了嗎?



2016年12月25日 星期日

3個要素,學會說動人故事!

作者:楊坤仁(2016/12/25)




很久以前曾經寫過一篇文章「關鍵6分鐘,快令人發瘋—我如何準備一場短講」,裡面曾經提了「一個故事就好」。而最近跟大家介紹的許多演講及簡報內容,裡面也都有提到講故事的重要。但到底如何才能講出一個好故事呢?

今天要介紹的主角是Craig Sager。Craig Sager是NBA的一名資深記者,最大的個人風格是永遠穿著一件花西裝,在他44年的記者生涯中,總共做了17個NBA賽季的場邊主持人。然而不幸的是他在2014年被診斷出急性白血病,並且已於兩週前2016/12/15辭世。

這部影片是他在抗癌過程中得到年度卓越運動獎Jimmy V毅力獎的得獎致詞(6分鐘):


很多人講生病的故事是這樣講的:「我在住院的時候,醫生跟我說:『你的生命只剩下三個星期。』於是我開始接受化療....」。

然而這樣的呈現方式缺乏了故事的三個要素,並不容易打進觀眾的心裡。那Craig是怎麼講的呢?今天我們就用Craig的影片為例,跟大家說明如何講好一個故事。

講一個好故事的三個要素是:

1、要有畫面
2、要有波折
3、要有獲得


1、要有畫面


故事要講得生動,一定要讓觀眾有畫面。而有畫面的方法就是要交代細節,利用五體感覺,把看到聽到感覺到的情景講出來。講得越仔細,觀眾就越容易有畫面。Craig是這麼說的:
「我一直都走在同一條小徑回到旅館裡,人行道沿著美麗的建築物蜿蜓而下…」

「然後我會走進那間醫院,就在大廳進去幾呎處放著一組很豪華的火車模型被玻璃罩蓋著。在玻璃罩外面,有七個按鈕是用來啟動那火車。馬戲團、玩具、還有電車…」

「我一個人站在寂靜的醫院大廳,我會按下那些按鈕,於是我就盯著那列火車,看著它消失在山洞裡頭,又帶著繚繞的蒸汽從另一頭出現,我看著火車經過城鎮的廣場,恐龍峽谷,海盜灣,聖誕老人的國度,還有個溜冰場… 」

「我就坐在那裡看著,我也專心聽著,我聽馬戲團的聲音,聽著孩子的笑聲,以及火車的隆隆聲響… 」

Craig把走到哪裡、做了什麼、看到什麼、聽到什麼、感覺到什麼,這些細節都描述得一清二楚,觀眾就可以想像出畫面,有了畫面,觀眾就容易陷入這情境而感同身受。

甚至連在感謝老婆時「在最黑暗的時刻,當淚水從臉頰滑落,我們擁抱。」都用了這樣的技巧。有了畫面,很能打動人心。


2 、要有波折


人生就像心電圖,沒有波折起伏就代表你掛了。 故事也是一樣,一段好的故事主角一定會遇到困難、並且遇到關鍵抉擇。Craig在這裡當然就是遇到了白血病。
「當醫生告訴你,你還剩下三個星期能活,你會試著在僅剩的三週之中去把一生的事情都故完呢?還是你會說:去你的三個禮拜啦!」

「當醫生告訴你,唯一能讓你存活的方式,就是連續接受十四天的高強度化療,一天二十四小時,你是會坐在那裡算著那336個小時呢?還是你會將每一天都視為一種祝福?」

故事的主角總是會遇到困難,並且克服了困難。Craig在這裡雖然沒有成功克服了生理疾病,但卻戰勝了心理困境。

「我總是保持樂觀的心態,我總是看見他人的長處,也看見明日的希望。」

「如果我們沒有了希望與信心,我們就失去了一切,無論我以前是如何想像著身患絕症將對我的心靈造成影響,都與實際發生時的情況幾乎是相反的,我反而對於生命本身開始抱持最深摯的感激。」

3 、要有獲得


故事說完了之後,然後呢?觀眾為何要聽這個故事?自己在這故事中獲得了什麼?說這個故事目的是要帶給觀眾什麼價值?
「所以我永遠不會放棄,而我也永遠不會屈服,我將會繼續奮鬥,我會竭力搾取人生的每一滴精華,就如同人生正搾取我的精華一般,我會繼續過好我的人生,讓它充滿著受愛,而且充滿樂趣,這也是我所知道唯一的方式!」
Craig最後要帶給觀眾的,就是永不放棄的精神!


講一個好故事的三個要素:要有畫面、要有波折、要有獲得。6分鐘的致詞短講,Craig就講了一個故事,並由故事帶出要給予觀眾的價值。

說到這裡,您學會如何說故事了嗎?


寫在最後:
當我第一次看到這段影片,並想以這段影片為例,教大家如何講故事時,隔天就傳來Craig已離世的消息。在此以這篇文章向永不放棄的Craig致敬!



延伸閱讀:

關鍵六分鐘,我如何準備一場演講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