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秦始皇- 一場歷史的思辯之旅》為什麼會讓我看得膽顫心驚?我們就從秦始皇的故事講起吧!
秦始皇統一中國後,召開第一次的施政會議,要決定接下來該如何治理這廣大的領地,畢竟在這之前,沒人統領過這麼大的領土。多數大臣認為用周朝的方法,也就是封建諸候,分封兒子為各地之王,用分權的方式統治。但唯獨有一個人反對,他建議改採中央派任的郡縣體制。
這個人,就是李斯。
李斯認為,分封子弟會重蹈周朝覆轍,時間久了,各諸候之間親戚關係逐漸疏遠,就會開始互相攻擊。若採中央派任的方式,只要給官員錢,官員就會幫你掌管一個區域,而官員沒有土地也沒有軍隊,就不怕他造反,中央就可以隨時控制地方。
秦始皇採取了李斯的作法。
然而重點並不在這形式上的方式,而是李斯最後跟始皇帝講的二句話:「天下無異意,則安寧之術也。」(只要天下沒有人敢持有和我不同的意見,不就自然安寧了嗎?)這兩句話是李斯的中心思想,也是往後秦國治國的核心精神。
天下無異意,則安寧之術也
我讀到這裡,真的是冷汗直流。想到當今的政府,不也是做一樣的事嗎?
製衣廠惡意倒閉,工人走投無路,勞委會怎麼解決? 告關廠工人!
學生反對富含政治色彩的新課綱,教育部怎麼解決?告學生!
人民反對執政黨強行通過不平等法案,政府怎麼解決?強力鎮壓!
發現白色恐怖的文件,軍方怎麼解決?濫行搜索!
這些年,「人民一直在找可解決問題的政府, 但政府卻一直在解決找出問題的人民。」
歷史總是一樣反覆地發生
這不就跟秦朝一樣嗎?始皇末年時,始皇到處刻碑頌德,但當時早已民不聊生、盜賊橫行。『你還好意思去跟人家講「諸產得宜」?你還好意思去跟人家講「黔首是富」?你還好意思說你自己「功蓋五帝,澤及牛馬」?』呂老師這麼寫的。
「面對問題,通常有兩種不同的態度:第一是面對現實,改變自己,去解決問題;第二是掩耳盜鈴,設想別人的評價都不正確,都是偏見,其實自己做得很成功,都是別人不對,自己沒有錯。」
「面對問題,通常有兩種不同的態度:第一是面對現實,改變自己,去解決問題;第二是掩耳盜鈴,設想別人的評價都不正確,都是偏見,其實自己做得很成功,都是別人不對,自己沒有錯。」
秦始皇是第二種人,所以最後滅亡了。
我忽然想起衛福部說:「加護病房有上千床,一定足夠流感病患使用。」;前衛生署長官也說:「健保不應有政治立場,才突顯我們健保的偉大。」這時我似乎瞭解了什麼。
歷史總是不斷在反覆上演。讀到這裡,想到我們的政府、想到秦朝,我真的越想越覺得害怕......
我忽然想起衛福部說:「加護病房有上千床,一定足夠流感病患使用。」;前衛生署長官也說:「健保不應有政治立場,才突顯我們健保的偉大。」這時我似乎瞭解了什麼。
歷史總是不斷在反覆上演。讀到這裡,想到我們的政府、想到秦朝,我真的越想越覺得害怕......